close
始終  我的出發點還是在於人 
 
人終究是群聚的動物  透過適當的控制  可以預測管理其行為 
關於這個說法  不管是社會經濟還是生物的學說  都有一套完整的研究理論可以依循
用現象反推驗證  原始目的是為了一個行銷議題的研究   想要找出社群的成形原因 
然後試著利用模形運作  進而操作  產生商業化的價值  也就是試圖製造黑手能量
 
 
社群運作的起點   拋出意義讓群眾自行發酵
 
模型的基礎在於  先有一些議題/概念/產品或是行為  向外散佈傳遞  有無設定目標對象並不重要
初期的實驗重心在於接收到的群眾  是否對這項接收產生或多或少的共鳴現象  進而產生好感
這是一切操作的緣起  因此甚至可以進行推廣/鼓吹/宣揚  去讓大眾產生錯覺  認定這樣接收是有意義
而這樣的意義創造出自我肯定  以及自我的期望值  到這階段為止  族群是散落的  概念是沒有聚合能力的
若要找一個事例來描述這樣的論點成立  大概就是傳教的運作模式吧 
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對話 將議題對外拋出  甚至利用集會結社的機緣  進行宣揚 
並說服對方  這樣的議題接收是有價值的  不論是潔淨理念或是自我肯定  甚至是對來生後世的期許
 
 
第二階段  群眾感受轉換正面能量  並自行發揮
 
當對於意念的傳達產生一定程度的好感與信服  人類不甘寂寞的特質於是被啟動了
一方面會更頻繁的與原始接收的地方試圖利用更多的關聯產生更多肯定  另一方面 
會莫名的主動的  將感受的認知到價值  傳達給週遭身邊每個有關聯的個體  並期望對方能給予肯定的回應
在這個過程當中  互動之間所交替傳遞的訊息  正面臨一個非常巨大的資格審查的考核
因為  多數的情報交換意念溝通  都是在於感受者與其週遭的個體之間運作 
而傳遞感染擴散的速度與幅度  都取決於非運作模型所能夠主動控管的
以運作的型態來看  已經抽離中央主體的架構 
因此  就算存在著攻擊性的體制  或是  有防衛性的權力結構存在  都難以完全阻止新價值觀的傳遞
事實上只要不違反人類追求平安喜樂的穩定生活  便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或是被社會制約給排除消滅
 
 
第三階段  主動付出  創造差異化的自我滿足
 
隨著時間  從第一批群眾接收概念產生價值認知並接著試圖感染週遭個體夥伴 
演變到這個階段將產生極大的能量聚合  並且開始急速擴張  因為他們感受到的新概念
確確實實的讓他們產生心理 或是 實際價值的優越  並因為實質與精神的有所收穫  成就滿足更帶來動力
更為了要擁戴這份自我肯定而試圖付出自己的財產或貢獻自己的能力
然後越來越多的個體會因為有著共同經驗的體認  產生群聚效應  並且更進一步的把這樣的集散能量
型成一個  擁有共同價值觀的  一個群體  繼續在其中為了共同的價值觀群聚並且創造自我價值
而這個階段便也逐漸形成群體的聚合與排斥效應產生  認同感將決定了個體之間未來的親疏關係
 
 
第四階段  社群  信仰  宗教

當共同價值觀的群體經歷了內部認同的團結意識  也必定會經歷外界互相不被認同的排斥效應
而儘管與最初的結構相比  早就沒有了概念核心的來源  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我肯定的經驗
透過這樣的體認  分享  感受  去連結每個個體的向心力  無形之間也成功的聚眾產生許多擁有共同觀感的社群
只要群體有向心力  就會相對於無共同認知者產生排斥  一連串的吸收影響排斥抵制不斷循環
最後  往來之間逐漸會產生以群體為主軸的自我意識  然後為了維護自我主張與意念的完整  產生制度  邏輯  宗旨
廣義來說  個體的喜好關聯產生社群  社群的共同價值觀點凝聚信仰  信仰的發展與概念維護的價值塑造成宗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套模型的草稿  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寫好  一方面是沒有完整描述去呈現 
一方面則是沒有許多完整的時間去做整體的思考  最近翻出來  重新寫過的同時 
也用這模型去試圖驗證一些階段性的演驛   有趣的是  似乎只要是由人去發展的過程
加上有時間性  階段性  的種種發展過程或是研究路線  似乎都能有一定程度的解答  至少是說的過去的推理
 
根據Maslow需求層次理論,需求的滿足是由下而上發展的,較低層次的基本需求若無法被滿足,
則個體無法進一步尋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與超越需求的滿足。
 
這每個階段的進化演變  並不是必然  也隨時會中止在某個階段  然後結束  或是以新的型態從頭開始運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tag0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