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我們會聽說有電視兒童/網路兒童,卻沒有廣播兒童/報紙兒童呢?
孩子成長到足以獨立離家生活之前,多半都住在家裡,一天24小時的生活,扣除睡眠與學校,
有足足1/3的時間在家人的陪伴中成長。幼時的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之深遠,我想不必再此多談。
我們從訊息的接收來試著解讀,文字的閱讀門檻高於聽覺與視覺,因此需要較多的時間進行接收的前置,
吸收消化也對等的需要大腦的運轉。而聽覺的接收雖然不必跨過閱讀符號的解譯,
但是在腦海中卻依舊以文字化的呈現去被吸收,因此有著相似的大腦運轉過程,而這樣的過程,
雖然說限制了人們接收訊息的速度與數量,卻也安全的讓我們在固定吸收的份量中,和緩的消化,
分解,吸收再利用,或是堆放著等待被遺忘。

自從視覺的傳達價值被發掘,被強化,圖像溝通的效益一再的被誇大使用之後,確實我們對於訊息的接收
數量瞬間撐大到一個高峰,然而在消化能力有限的前提下,我們被迫選擇了快速瀏覽,印象擷取,
快速的做出反應然後再接收。而後,我們也許只會記得幾個印象最深刻的畫面,但也不會長久,
不會做出深刻反應。這還是因為我們有著許多沈殿過的記錄流存在腦海中,於是下意識的進行
腦容量的空間管理,但是孩童的思緒並未成熟,心智尚在發展階段,長時間身處如此暴力的
情報堆積壓迫之下,我們還能指望他們日後腦海中存在多少文化精髓用以傳承世代?
更不用說成人世界的聲色犬馬,財權紛爭,集合而成他們思想的片段總和?
並非反對幼童接觸媒體,只是我們確切掌握的份量到底有多少?科技的發展是飛快的,
人們往往是先被迫改變認知的價值觀後,才能去適應,之後再能練習合理運用。

所謂合理,無非是不為惡,不徇私。“地球是圓”這句話先後處決了多少人才被接受?
原子彈的研究是破壞而非保衛,這個判斷犧牲了多少人才被堅信?
先進科技引導人類改變過程如此歷歷在目,相信不少人是在求學過程接觸電腦,當時有許多人經過
一定程度接觸之後,會很快發現學校能教的能給的相關知識非常有限,然後累積你所懂得相關知識技能,
幾乎都來自於摸索而非教育體制。現今的網路亦然,最蓬勃發展的最近十年來,你我與這些孩童們
是同樣的接觸經驗與體認,同樣的狀況,我們不見得比孩童們多會些什麼,當我們還在假設如何
封鎖網域去防堵不當瀏覽的同時,P2P的下載軟體早已經在他們之間流傳使用。
當我們還在因為看到遊戲廠商在電腦上推出2D復古版本遊戲而感到懷念的同時,
他們早就在角色扮演的MMRPG忘我的不眠不休了!

也許你我會對著電視大罵持刀砍死鄰居的人沒良心,也會對虛寶動輒幾萬人民幣感到百思不解,
說穿了只是你我對於實際存在的人活著卻忽然消失這份悵然能有共鳴,但是,日夜沈浸在遊戲中,
之所以對虛寶能產生價值共鳴的原因,卻是跟我們一樣,都是每天用數小時去面對的去經營的人際關係,
都是花心力去的,不同的只有存在的場域。別說虛擬不存在沒意義,這時候,一切判斷依據都是在於
大腦中的情緒衡量,不也有過這樣的實驗,將大腦以適度的電流刺激特定部位,能令人感受十足的飽足
或是歡樂。對我們的認知來說是虛擬,對沈浸其中也用心力付出的他們卻足以是一切!
省思當媒體大幅度的推動人類同時,是否我們已經慢慢能夠掌握其發展並有效運用,而非反被利用,
畢竟媒體運作有如巨大社會機器的運轉,有可能的是我們身處其中,
努力嘗試主導卻不知自我僅是構造中的一顆電池。

手中握著電視遙控器轉台的時候,你知道想看最八卦腥羶的新聞要轉去哪裡,
但你是否知道旅遊生活頻道或是動物星球頻道是幾號呢?
網路有著一份豪邁,前所未有的兼容資訊百川的負載,也有著從未有過的流通速度與廣泛,
應用的方式尚未定型,但既然有電視媒體的前車之鑑,放縱的濫用勢必不是好辦法。
雖然並不期待有多少學生還知道三字經的開頭是“人之初“,但祈願那些鼓吹學生用網路寫作業的師長們
都能分辨出學生有多少報告是直接在諸多網站中直接點滑鼠拷貝貼上再重組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tag0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